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70.刚才与我交谈的灵人来自其星球的北部。后来,我被带到来自西部的灵人那里。他们也想调查我是谁,是哪种人,并直截了当地说,我里面除了邪恶外什么也没有。他们以为这样就会阻止我靠近。我意识到,这是他们与所有到他们这里来的人搭讪的一种方式;但我蒙恩回答说,我十分清楚这一事实,他们里面同样除了邪恶外什么也没有,因为每个人都生在恶中。因此,凡出于世人、灵人和天使,如出于他自己或他的自我之物无非是邪恶,每个人里面的一切良善皆来自主。他们由此意识到,我掌握真理;于是,我被允许与他们交谈。然后,他们向我演示了他们对人里面的邪恶和主里面的良善的概念,它们如何被彼此分开。他们将一个放在另一个旁边,以致它们几乎相接,但仍保持各自的特性。然而,它们仿佛以一种我无法描述的方式被捆在一起,好叫良善引导邪恶,约束它,不叫它随心所欲地行动;良善就这样将邪恶朝它所渴望的方向弯过去,而邪恶对此毫不知情。他们以这种方式来表现良善对邪恶的控制,同时表现自由的状态。
后来,他们问主如何在来自我们地球的天使面前显现。我说,祂在太阳里面作为一个人显现,被太阳的火围绕,这太阳的火就是天堂天使所享有的一切光明的源头。它所发出的热是神性良善,所发出的光是神性真理;这二者都来自神性之爱,也就是所看到围绕那太阳里面的主的火之表象。然而,这太阳只有天堂的天使才能看见,天堂之下的灵人看不见,因为比起天堂天使,这些灵人距离对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的接受太过遥远(参看40节)。对他们关于主和祂在来自我们地球的天使面前显现的问题的回答被恩赐给他们,是因为这时,主乐意在他们面前显现祂自己,并恢复被他们所抱怨的恶灵所扰乱的次序。这也是为何我被带到那里的原因,好叫我见证这些事。
3803.“雅各告诉拉结,自己是她父亲的兄弟”表“雅各”所代表的良善与“拉班”所代表的良善的亲属关系。这从“告诉”、“兄弟”和“父亲”的含义,以及“雅各”和“拉结”的代表清楚可知:“告诉”是指让人知道;“雅各”是指良善,如前所述;让人知道它的“拉结”是指对内层真理的情感(3793节);“兄弟”,就是此处的雅各,是指良善(367, 2360, 3303, 3459节);“父亲”,就是此处的拉班,也是指良善(3703节)。从所有这些含义,以及整个思路明显可知,“雅各告诉拉结,自己是她父亲的兄弟”表示“雅各”所表的良善与“拉班”所表的良善的亲属关系。不过,解释这种亲属关系本身,以及随之这二者通过拉结所表示的内层真理情感的结合,会使这个问题变得更模糊,因为很少有人知道何为属世层的良善,该良善与理性层的良善截然不同,相互分离。他们不知道何为源自一个共同家族的旁系良善,也不知道何为对内层真理的情感。人若没有通过自己的调查为自己获得对这些事的某种概念,那么即便有,也只能通过对它们的描述获得一种肤浅的观念;因为对于别人所给予的描述,人只接受与他自己的观念,或他通过在自己里面所看到的事物而为自己所获得的观念相一致的,其余的则被他忽略过去了。人知道良善与真理的无数亲属关系是存在的,并且天上的社群是照着这些亲属关系而存在(参看685, 917, 2739, 3612节)就足够了。
雅各明明是拉班的外甥,却自称为拉班的“兄弟”,这是因为所有人凭良善而成为兄弟。由于同样的原因,拉班反过来也称“雅各”为弟兄 (29:15)。构成血亲关系和实现结合的,正是良善,因为良善是爱的一种属性,爱是属灵的结合。这也是为何在古教会,所有那些处于良善的人都互称兄弟的原因。甚至犹太教会也是这样,不过,由于该教会鄙视其他所有人,以为唯独他们自己蒙拣选,所以他们只称呼身为犹太人的人为兄弟,将其他人称为同伴或外人。初代基督教会也视所有处于良善的人为兄弟,但后来这个称谓只局限于那些在他们自己会众当中的人。于是,“兄弟”这个名,连同良善就从基督徒当中消失了。当真理取代良善,或信取代仁时,他们就无法再凭良善称呼彼此为兄弟,只称为邻舍。这也是缺乏仁爱生活的信之教义的结果,因为与地位低于自己的人结为兄弟关系似乎在他们之下。对这种人来说,兄弟关系并非来源于主,因而来源于良善,而是来源于他们自己,因而来源于地位和利益。
3803a.“是利百加的儿子”表良善的这些具有亲属关系的种类之间的联结。这是显而易见的,无需解释,因为利百加,即雅各的母亲,拉班的妹子,就是这种结合存在于其中的那一位。
1919.“亚伯兰对撒莱说”表示感知,这从前面的阐述(1898节)清楚可知。“亚伯兰对撒莱说”这句话代表并表示主的感知;而“撒莱对亚伯兰说”这句话代表源于这感知的思维,或说受这些感知启发的思维;思维来自感知,或说感知启发主的思维。那些拥有感知的人所具有的思维并非来自其它源头,或说感知是他们思维的唯一源头。然而,感知是一回事,思维是另一回事。为了看到它们是不同的,以良心为例来说明。
良心是对从主通过天堂流入之物的一种总体、因而模糊的指示。所流入的那些事物在内层理性人中显现,在那里可以说笼罩在云雾中;这云雾是由关于信之真理和良善的表象和谬误产生的。思维虽不同于良心,却是从良心流出的,因为那些有良心的人照着良心思考和说话。思考几乎就是解释良心告诉我们的东西,或说解释构成良心的各种事物,并把它们分解转化为思维或观念,然后转化为词语。正因如此,主将那些有良心的人保守在对邻舍的良善思维中,并阻止他们对邻舍思想邪恶。因此,良心只能存在于那些爱邻如己,并对信之真理拥有良善思维的人里面。这个例子说明了良心如何不同于思维,顺带也说明了感知如何不同于思维。
主的感知直接来自耶和华,因而来自神性良善;而祂的思维则来自直觉真理和对它的情感,如前所述(1904, 1914节)。主的神性感知无法以任何概念,甚至无法以天使的概念来理解,所以它是无法描述的。与主的感知相比,天使的感知(在1384等,1394, 1395节中有描述)几乎没有。主的感知因是神性,故是对天上的一切事物的一种感知,因而也是对地上的一切事物的一种感知,因为秩序、联系和流注是这样:凡对天上的事物拥有感知的人,也对地上的事物拥有感知。
但主的人身或人性本质与祂的神性本质合一,同时变成耶和华之后,主就超越了所谓的感知,因为祂高于存在于天上,并从那里存在于地上的秩序。耶和华就是秩序的源头,所以可以说,耶和华是秩序本身。祂独自或从自己掌管秩序,不仅像人们所以为的那样从总体上掌管,甚至还从最小细节上掌管,因为总体来自这些细节,或说最小细节构成总体。谈论一个总体,却又把细节从它那里拿走,无异于在谈论一个没有部分在里面的整体,因而无异于在谈论不包含任何东西的某种事物。因此,声称主的规定是普遍的,总体上的,而不是具体细节上的,这完全是错误的,纯粹是所谓的没有对象的空虚概念,或凭空想象。因为从总体上,而不从最小细节上规定和掌管,就是完全不规定和掌管任何东西。这是一个哲学真理;然而,说来奇怪,哲学家们自己,包括最著名的,却以不同的方式理解这个问题,并以不同的方式思考。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